近期多地城市污水無法全部處理,部分生活污水直排湖河致水體“二次污染"高發(fā)。記者采訪發(fā)現,不少城市污水處理規(guī)模不足,污水處理廠普遍處于“超負荷"運轉狀態(tài),大量生活污水只能直排,加上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偏低,使部分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成為“污染源"。城市里的污水到污水處理廠“報個到",即直排入河,在城市化高速推進的背景下,此種情形越來越普遍。這其中,既有污水處理廠能力不足,難以*處理全部污水的原因,也不排除部分企業(yè)偷工減料,沒有開足馬力的因素。無論哪種情形,都將對自然環(huán)境造成嚴重損害,難以達到改善和修復水體的目標。繼續(xù)擴建污水處理廠不失為一個積極辦法。住房和城鄉(xiāng)建設部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截至今年3月底,全國設市城市、縣累計建成污水處理廠3622座。近年來,各地在污水處理上投入財力可謂不少。然而,與日益增長的污水量相比,國內目前的污水處理能力仍嫌不足。像北京這樣的化大都市,部分污水處理廠尚在超負荷運行,更不要說經濟相對落后的中小城市了。 當然,其中可能也存在觀念上的問題,即很多城市并沒有將污水處理視為與經濟發(fā)展同步重要的一環(huán),在城市規(guī)劃上,并沒有早做布局,未雨綢繆,更不愿意在污水處理上投入足夠的財力。這也導致了某種“短腿效應"。一些人口數十萬的小城市,甚至剛剛建起污水處理廠。這種內生動力的缺乏,也導致了即便建起污水處理廠,也很難*發(fā)揮作用。 從長遠看,要從根本上緩解時下污水處理的困境,平衡污水生產與處理的矛盾,還應該倡導并強化節(jié)水意識。這樣的理解基于如下認識。 一方面,高速發(fā)展的城市化使得用水呈爆發(fā)式增長趨勢,民眾在講求生活質量的同時,鮮少考慮水污染處理的問題。這也不難理解,畢竟,在用水與污水處理之間,隔了太多的環(huán)節(jié),一般民眾缺乏直觀認識,相應地,也就不可能真正產生自我約束。也就是說,工業(yè)社會、后工業(yè)社會的特征決定了這種資源與善后處理的矛盾,僅僅依靠善后處理能力的擴張,很難*緩解。 事實上,這種對水資源的無休止利用,也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心態(tài)。民眾可能只關心水管里是不是有水,并不會想到遙遠的污水處理廠。因此,有必要堅持不懈地將節(jié)水作為重中之重。惟有減少不必要的污水供應,才有可能真正緩解污水處理困局。 另一方面,水資源的合理利用,其實應該是一個系統(tǒng)的循環(huán)工程。在目前,污水再利用困難重重。其中既有工藝難以達到的因素,也有重視不夠的原因。與過去水體主要依靠自凈來實現循環(huán)相比,當下的污水處理不免欠賬多多。 目前很多城市已經出現用水緊張的情形,個別地方甚至是在透支未來的清潔水源。而與此同時,經過處理過的污水卻并不能真正進入人類的利用系統(tǒng),據透露,根據目前我國的排放標準,污水處理后,zui高的一級A排放標準僅相當于地表水的劣五類。這樣的污水處理標準令人無奈,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,現階段必須盡zui大可能節(jié)約用水,從源頭上進行嚴格治理。 |